从心论治“焦虑型胃炎”探析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且难以言状的担心体验,发病时可有如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异常、抑郁情绪等,并有躯体感觉和心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泌尿生殖系、自主神经等系统的相应行为表现,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大于14 分。临床上无“焦虑型胃炎”病名,但在临床上发现慢性胃炎患者除本身胃部症状外多有轻重不同的慢性焦虑症状,故名之。“焦虑型胃炎”可谓是慢性胃炎伴慢性焦虑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综合群的概称。
中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在“胃痛”、“痞满”、“郁证”、“不寐”、“烦躁”、“善恐”、“惊悸”等范畴,认为本病多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畅、体质因素等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病位在胃,涉及心肝脾。如傅文龙[1]、邝宇香[2]发现慢性胃炎多伴情志致病,在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都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
1 从心论治的理论探讨
(1) 部位相近
经络相连心藏胸中,其病在上焦;胃居胸下,其病在中脘,二者以膜相隔,因二者部位相近,故古代“胃脘痛”常混称“心痛”。如临床上不典型心绞痛患者有时可表现为胃脘区的疼痛, 而不典型胃病患者亦可有胸闷或心胸憋闷隐痛、灼痛,二者有时不易区分。在经络上足太阴脾经某分支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手少阴心经向下通过横膈循胃脘联络小肠, 上行挟咽喉、食道;胃之大络出于左乳下,上贯胸膈,直达宗气结聚之处所,而宗气直贯心脉。心胃二者部位相近,经络相连,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2) 心主神志,心主血脉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谓:“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强调了以心为五脏之主,总统治理调节五脏的功能。《类经》云:“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亦强调了五脏的功能总由心来支配。
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常,日久还会影响他脏,发生他脏疾病。《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血者, 皆属于心。”《灵枢·营卫生会》谓:“血者,神气也。”脾主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运血,血养神志,神旺则反哺脾血。《寿世保元》谓:“思虑过度……伤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若劳倦思虑太过,损伤脾胃,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上奉于心或胃病日久暗耗心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则会发生神志的改变,表现为怔忡、恍惚、失眠多梦等。提示了心主神明、血脉的功能与“焦虑型”胃炎密切相关。故从心论治,调心神,养心血,常可收效。
(3) 五行生克,心为脾母
内经》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从五行来说,脾为心之子,心阳温煦可助脾运化。又因脾胃相表里,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通过气机的升降而影响神志。若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或七情失调,脾胃功能失调,胃失和降,子病及母,影响心神致使心神不安。故临床表现上除有纳差、胃痛、脘腹胀满、胸闷暖气、呕吐吞酸等胃气不和症状,兼有失眠、焦虑、抑郁、烦躁、强迫、敌对、偏执、担忧、恐惧等心神不宁症状。故从心论治、调和心神临床多有疗效。
(4) 现代医学之认识
现代医学表明,各类神经功能类似于中医的心神功能。慢性胃炎表现为胃痛时,多数情况为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交感神经功能低下,表现为易疲倦、抑郁、冷漠等,同时存在胃肠道蠕动减慢的症状。但是, 慢性胃炎伴有长期的心理障碍时, 长期的精神刺激作为应激原可引起人体以脑为中心, 通过反射或分泌介质方式经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来适应,造成机体反馈系统紊乱,就会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应激反应状态,从而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运动功能失衡、胃肠激素分泌失常、胃肠感知过度等,导致胃痉挛、胃黏膜血管收缩、局部缺血,形成大量氧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胃黏膜被破坏,导致慢性胃炎缠绵难愈或加重。
而调和心神类中药有助于调整自主神经功能。从心论治就是调和心神,恢复心主神明、主血脉的功能,调和心脾,以实现心对各脏腑组织的支配和濡养作用, 使各脏腑功能协调,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2 从心辨证施治
“心主神明,脑主元神。”现代医学认为,焦虑、抑郁等精神情感刺激可诱发胃窦、十二指肠动力紊乱,可降低患者对内脏痛觉的域值,把正常的生理运动感知为异常的疾病状态[3],因此慢性胃炎伴慢性焦虑的患者不能对本身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正确的估计,往往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反复求医。因此临床医生可通过语言开导,对病人进行鼓励和安慰、暗示,帮助病人振作精神,建立信心,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和信心, 消除病人种种不良情绪。“心主神志, 心主血脉”、“心健则脾胃乃荣”,在治疗本脏病的基础上配合宁心安神,从心论治,在“焦虑型”胃炎的辨证施治中可取得良好疗效。
(1)心血亏虚型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均在脉管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全身,发挥濡养作用,故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皆赖其濡养。心主血,脾统血,若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则阴血暗耗,神舍不清;或年高神减,五脏俱衰,气血不足,中阳受损,神明失聪;或胃病日久,暗耗心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症见胃隐痛,便溏,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目眩晕,神疲纳差,舌苔薄白,舌淡脉细弱。此证宜温中健脾、养血补心。可选用归脾汤、桂枝甘草汤加减。可选加干姜、吴茱萸、柏子仁等品。
(2) 心胆气虚型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胆主决断的功能对消除和防御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胆主决断, 人对惊恐等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与胆气的虚实有密切关系,所以又有胆主勇怯的说法。若情志过极,暴受惊恐,则心虚胆怯,神魂不安;或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忤犯心神,心神动摇,如《沈氏尊生书》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眠。” 症见疑神疑鬼、焦虑紧张,特别对自己的健康提心吊胆。或虚烦不寐,心悸不安,善惊易恐,食少纳呆,神倦乏力,舌淡脉弦细。此证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可选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3)心虚血瘀型
《素问·调经论》云:“心主身之血脉”,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液运行于脉中,全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使之周流于全身,濡养机体。若胃病日久,久病入络,胃络瘀阻;或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血流不畅致气血瘀滞、血脉受阻,瘀血循脉入心,心脉受阻,藏神失司,形成胃痛与神情失常同现之证。症见胃脘刺痛,食后痛甚,失眠心烦,口干不欲饮,同时可有胸部的异常感觉,如胸闷、心悸怔忡、或憋闷刺痛等,舌边有瘀斑,脉弦涩。此证宜化瘀和胃、通脉宁神,可选血府逐瘀汤、琥珀多寐丸加减。可选加丹参、莪术、桃仁、红花、合欢皮、夜交藤等品。
(4)心虚肝郁型
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能生心,即肝藏血可以济心之阴血,肝与心属母子关系。若情志失常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血虚则肝失所养,肝疏泄失常,即子病传母,子盗母气,形成血虚肝郁之候, 除有心血亏虚之征同时可见肝郁之候,如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痛无定处,咽有梗阻或异物感,脉弦。此证宜疏肝和胃、养心安神。可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参考文献
[1] 傅文农.慢性胃炎患者SCL-90 评定结果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1):85
[2] 邝宇香. 慢性胃炎患者情志致病的SCL-90 量表调查研究.河北中医,2008,30(8):816
[3] Mechanic D.Adolesscen theath and a new hypothesis for stady of stress.Hum stress,1983,94(9):13
Contact Us
Chalmers Medical Building
328 Hwy 7 East Suite 201,
Richmond Hill ON L4B 3P7
Tel: 416 399-3888
E-mail: info@aahclinic.com
Conditions Treated
Effective Herbal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O Surgery!
Carolyn XU Treats Ulcer Colitis Successfully
Considering Therapy?
Resource Links
References
Donation
Great things happen when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Click Here to Send us your request
Tips
Questions about your first appointment or if your insurance will cover the cost? Find more information below.